机读格式显示(MARC)
- 000 02041nam2 2200361 4500
- 010 __ |a 978-7-301-14936-2 |d CNY33.00
- 099 __ |a CAL 012009033182
- 100 __ |a 20100604d2009 em y0chiy0121 ea
- 200 1_ |a 晚清乡土社会民事纠纷调解制度研究 |A Wan Qing Xiang Tu She Hui Min Shi Jiu Fen Tiao Jie Zhi Du Yan Jiu |f 春杨著
- 210 __ |a 北京 |c 北京大学出版社 |d 2009
- 225 2_ |a 法史论丛 |A Fa Shi lun Cong
- 314 __ |a 春杨,女,1967年出生于湖北省鄂州市。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中南政法学院法学学士(1989)、中南政法学院法学硕士(1997)、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2006)。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律史。曾在《法学》、《法学家》、《法学评论》、《法商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先后多次参加司法部、教育部等重点科研项目。
- 320 __ |a 有书目 (第288-300页)
- 330 __ |a 本书以纠纷调解类契约文书为起点。结合州县地方档案、私家档案、家法族规等大量第一手资料,探讨晚清乡土社会民事纠纷调解制度。作者认为。晚清乡土社会纠纷调解制度建立和实现有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基础和社会条件;按照调解主体的不同。存在着民间调解、州县官方调处以及介于官方与民间之间的半官方性质调解等三种类型;其调解方式灵活多样。形式不拘一格;涉及范围包括所有民事纠纷及轻微刑事案件,甚至人命重案;纠纷调解依据呈多元化特征,除国家制定法外,在实践中儒家伦理道德、情理、家法族规、乡规民约、民事习惯等依据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书还以徽州农村田野调查为个案分析。探讨晚清乡土社会纠纷调解对当代农村的影响,力图为目前农村纠纷调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寻求一点历史的启示。
- 333 __ |a 本书适合本专业及相关人群阅读。
- 606 0_ |a 民事纠纷 |A Min Shi Jiu Fen |x 调解(诉讼法) |x 研究 |y 中国 |z 清后期
- 701 _0 |a 春杨, |A Chun Yang |f 1967- |4 著
- 801 _0 |a CN |b 安徽省导航图书有限公司 |c 20100604
- 905 __ |a ASTU |d D925.114/2
- 915 __ |b 1305175-76 |d D925.114 |e 2 |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