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读格式显示(MARC)
- 000 02362nam2 2200409 4500
- 010 __ |a 978-7-5036-9039-6 |d CNY20.00
- 099 __ |a CAL 012009024039
- 100 __ |a 20090309d2009 ek y0chiy0121 ea
- 200 1_ |a “国家-社会”框架与中国法学研究 |A “guo Jia - She Hui ”kuang Jia Yu Zhong Guo Fa Xue Yan Jiu |d = On the “state-society”framework and the studies of the chinese jurisprudence |f 侯瑞雪著 |z eng
- 210 __ |a 北京 |c 法律出版社 |d 2009
- 225 2_ |a 哈工大法学文丛 |A Ha Gong Da Fa Xue Wen Cong
- 314 __ |a 侯瑞雪,吉林大学法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讲师,空间法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法理学和法律社会学。已在《法制与社会发展》等期刊上发表十多篇论文。
- 320 __ |a 有书目 (第188-205页)
- 330 __ |a 本书主旨是通过反思“国家-社会”框架在中国法学研究中的确当性和有效性,检视“国家-社会”框架的限度及其理论预设,进而探讨在此框架下展开的中国法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很多中国法学研究者在运用“国家-社会”框架对中国现实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并未对框架的限度和预设保持足够的警醒,反而有神化该框架的倾向。“国家-社会”框架在中国法学研究中的确当性是西方现代性图式所赋予的,由于该框架在分析和解释转型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方面的简单性,致使其解释效力具有有限性。而且,“国家-社会”框架下的中国法学研究受到西方现代性理念的支配,所以无法切实把握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并且也不能提供一种评价和指引中国的法制建设方向的理论模式。因此,对“国家-社会”框架以及该框架下的中国法学研究进行反思性研究是必要的。通过这一反思进路和视角的转换,我们才能洞见到“国家-社会”框架下的中国法学研究的问题所在,并为其走出困境提供一种可能的出路。
- 333 __ |a 本书适合法学研究及相关人群阅读。
- 410 _0 |1 2001 |a 哈工大法学文丛
- 510 1_ |a = On the “state-society”framework and the studies of the chinese jurisprudence |z eng
- 517 1_ |a 国家-社会框架与中国法学研究 |A Guo Jia - She Hui Kuang Jia Yu Zhong Guo Fa Xue Yan Jiu
- 606 0_ |a 法学 |A Fa Xue |x 研究 |y 中国
- 701 _0 |a 侯瑞雪 |A Hou Rui Xue |4 著
- 801 _0 |a CN |b 安徽省导航图书有限公司 |c 20100622
- 905 __ |a ASTU |d D920.0/75
- 915 __ |d D920.0 |e 75 |b 1302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