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读格式显示(MARC)
- 000 02266nam0 2200301 450
- 010 __ |a 978-7-5142-4343-7 |b 精装 |d CNY128.00 (2册)
- 100 __ |a 20240913d2024 em y0chiy50 ea
- 200 1_ |a 爱弥儿 |A ai mi er |d = Emile, ou de l'education |f (法) 卢梭著 |g 卜涵秋译 |z fre
- 210 __ |a 北京 |c 文化发展出版社 |d 2024.07
- 215 __ |a 2册 (792页) |d 22cm
- 307 __ |a 上, 410页; 下, 411-792页
- 314 __ |a 卢梭, 法国十八世纪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其中, 《爱弥儿》问世以后, 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 并引起强烈的反响。
- 330 __ |a 18世纪的法国, “君权神授”的观念 (即上帝通过国王作为使者来统治人民) 盛行。面对这种不平等的社会, 哲学家卢梭将改革的焦点放在了人的教育上, 1757年写成了《爱弥儿》, 该书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 —— 富家孤儿爱弥儿的教育, 清晰地展示了理想公民的教育方式, 对当时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并致力于培养新兴的资产阶级。《爱弥儿》全书共五卷。卢梭在其中系统地提出了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教育包括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德育教育和爱情教育, 虽然每个阶段的重点不同, 但五者之间并不明显割裂。第一卷中, 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 使儿童能自然发展。第二卷中, 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 缺乏思维能力, 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第三卷中, 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 已经具有一些经验, 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第四卷中, 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 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第五卷中, 出于自然发展的需要, 着重论述了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这种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 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 尤其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启示。
- 500 10 |a Emile, ou de l'education |A Emile, Ou De L'education |m Chinese
- 606 0_ |a 教育思想 |A jiao yu si xiang |y 法国 |z 近代
- 690 __ |a G40-095.65 |v 5
- 701 _1 |a 卢梭 |A lu suo |g (Rousseau), |f 1712-1778 |4 著
- 702 _0 |a 卜涵秋 |A bo han qiu |4 译
- 801 _0 |a CN |b 安徽时代 |c 20240913
- 905 __ |a LIB |d G40-095.65/4:1
- 905 __ |a LIB |d G40-095.6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