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读格式显示(MARC)
- 010 __ |a 978-7-308-23537-2 |d CNY69.00
- 100 __ |a 20230918d2023 em y0chiy50 ea
- 200 1_ |a 重读鲁迅 |A chong du lu xun |e 荣格的参照视角 |d Reading Lu Xun through Carl Jung |f (美)鲍凯琳著 |g 董铁柱译 |z eng
- 210 __ |a 杭州 |c 浙江大学出版社 |d 2023
- 215 __ |a 11,232页 |d 23cm
- 225 2_ |a 海外中国思想史研究前沿译丛 |A Hai Wai Zhong Guo Si Xiang Shi Yan Jiu Qian Yan Yi Cong |f 彭国翔主编
- 314 __ |a 鲍凯琳,美国汉学家,曾任美国霍华德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美国国会图书馆区域研究组负责人及克鲁格中心主任。编写出版有《心理-汉学:中国文化中梦的体系》等学术著作。
- 330 __ |a 本书为汉学家卡罗琳·T. 布朗运用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解读鲁迅的重要研究成果。与以往学术论著不同,作者以文本结构为通达鲁迅思想的中心路径,以荣格的理论为统摄,集中探讨《呐喊》《彷徨》中关于“疗救”的理念。这两部小说集不仅提供了一系列关键的文本意象和原型,其中的《阿Q正传》《药》等名篇还出现了一批相关的“替罪羊”、“殉道者”人物形象。由这些原型与人物形象所呈现出的同一性,布朗切入了鲁迅作品的内在肌理,考察其深层结构的本我-自我-超我范式。
- 461 _0 |1 2001 |a 海外中国思想史研究前沿译丛 |f 彭国翔主编
- 510 1_ |a Reading Lu Xun through Carl Jung |z eng
- 517 1_ |a 荣格的参照视角 |A rong ge de can zhao shi jiao
- 606 0_ |a 鲁迅著作研究 |A Lu Xun Zhu Zuo Yan Jiu
- 701 _0 |c (美) |a 鲍凯琳 |A bao kai lin |4 著
- 702 _0 |a 董铁柱 |A dong tie zhu |4 译
- 801 _0 |a CN |b LIB |c 20240528
- 905 __ |a LIB |d I210.97/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