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状态:已编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14
- 题名/责任者:
- 晚清乡土社会民事纠纷调解制度研究/春杨著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ISBN及定价:
- 978-7-301-14936-2/CNY33.00
- 载体形态项:
- 2,302页;23cm
- 丛编项:
- 法史论丛
- 个人责任者:
- 春杨, 1967- 著
- 学科主题:
- 民事纠纷-调解(诉讼法)-研究-中国-清后期
- 中图法分类号:
- D925.114
- 责任者附注:
- 春杨,女,1967年出生于湖北省鄂州市。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中南政法学院法学学士(1989)、中南政法学院法学硕士(1997)、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2006)。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律史。曾在《法学》、《法学家》、《法学评论》、《法商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先后多次参加司法部、教育部等重点科研项目。
- 书目附注:
- 有书目 (第288-300页)
- 提要文摘附注:
- 本书以纠纷调解类契约文书为起点。结合州县地方档案、私家档案、家法族规等大量第一手资料,探讨晚清乡土社会民事纠纷调解制度。作者认为。晚清乡土社会纠纷调解制度建立和实现有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基础和社会条件;按照调解主体的不同。存在着民间调解、州县官方调处以及介于官方与民间之间的半官方性质调解等三种类型;其调解方式灵活多样。形式不拘一格;涉及范围包括所有民事纠纷及轻微刑事案件,甚至人命重案;纠纷调解依据呈多元化特征,除国家制定法外,在实践中儒家伦理道德、情理、家法族规、乡规民约、民事习惯等依据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书还以徽州农村田野调查为个案分析。探讨晚清乡土社会纠纷调解对当代农村的影响,力图为目前农村纠纷调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寻求一点历史的启示。
- 使用对象附注:
- 本书适合本专业及相关人群阅读。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 条码号 | 年卷期 | 校区—馆藏地 | 书刊状态 | 还书位置 |
D925.114/2 | S1305175 | 总馆—滁州校区密集书库一区 | 可借 | 滁州校区密集书库一区 | |
D925.114/2 | S1305176 | 总馆—滁州校区密集书库一区 | 可借 | 滁州校区密集书库一区 |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