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

| 暂存书架(0) | 登录

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7

题名/责任者:
家庭·乡里·朝堂:北宋士人与孝道/(美) 张聪著 刘云军译
出版发行项: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
ISBN及定价:
978-7-5732-0445-5 精装/CNY68.00
载体形态项:
316页;21cm
统一题名:
Family, state and native place : performing filial piety in Northern Song China
其它题名:
北宋士人与孝道
个人责任者:
张聪
个人次要责任者:
刘云军
学科主题:
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北宋
学科主题:
-文化研究-中国-北宋
中图法分类号:
D691.71
中图法分类号:
B823.1
责任者附注:
张聪, 美国华盛顿大学 (西雅图) 博士, 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教授。刘云军,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现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宋代文献整理与研究、民间信仰研究、海外汉学 (侧重宋代) 的译介。
书目附注:
有书目 (第279-314页)
提要文摘附注:
本书作者将北宋士大夫群体追求世俗抱负与履行家庭责任之间的紧张关系置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核心。在考察了2000多部墓志铭和大量其他官方或私人写作后, 发现, 北宋士人面临的上述困境, 既未减少他们尽孝, 也没有妨碍他们应举和奉公。相反, 北宋朝廷及士人自身努力调和这一矛盾, 进而促成了“禄养”模式在北宋的发扬光大。士人的长期远游, 同时使乡里的含义变得淡薄而不稳定。这一方面导致父母死后久而不葬, 产生大量摈弃祖茔、建立新茔的“不孝”现象, 另一方面又直接促成了一种新孝行的“流行”。这场自下而上, 由士人发起, 以维护壮大家庭、宗族、乡里为目标的运动, 与当时的儒学复兴汇成一股潮流, 促成了理学的最终胜利。换言之, 北宋时期对士人孝道的重新界定, 不仅标志着政府对士大夫“私人”家庭事务的大规模干预, 而且直接影响了宋代及后世家庭、社会和文化规范的变迁。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条码号 年卷期 校区—馆藏地 书刊状态 还书位置
D691.71/40 S3839064   总馆—基础应用书库(龙湖)     可借 基础应用书库(龙湖)
D691.71/40 S3839065   总馆—基础应用书库(龙湖)     可借 基础应用书库(龙湖)
D691.71/40 S3839066   总馆—基础应用书库(龙湖)     可借 基础应用书库(龙湖)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
借阅趋势

同名作者的其他著作(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下面显示的内容
  证件号 条码号 Email
 
姓名:
手机号:
送 书 地:
收藏到: 管理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