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4
- 题名/责任者:
- 爱弥儿/(法) 卢梭著 卜涵秋译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24.07
- ISBN及定价:
- 978-7-5142-4343-7 精装/CNY128.00 (2册)
- 载体形态项:
- 2册 (792页);22cm
- 统一题名:
- Emile, ou de l'education
- 个人责任者:
- 卢梭 (Rousseau), 1712-1778 著
- 个人次要责任者:
- 卜涵秋 译
- 学科主题:
- 教育思想-法国-近代
- 中图法分类号:
- G40-095.65
- 一般附注:
- 世界家教经典 全新黄金版
- 载体形态附注:
- 上, 410页; 下, 411-792页
- 责任者附注:
- 卢梭, 法国十八世纪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其中, 《爱弥儿》问世以后, 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 并引起强烈的反响。
- 提要文摘附注:
- 18世纪的法国, “君权神授”的观念 (即上帝通过国王作为使者来统治人民) 盛行。面对这种不平等的社会, 哲学家卢梭将改革的焦点放在了人的教育上, 1757年写成了《爱弥儿》, 该书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 —— 富家孤儿爱弥儿的教育, 清晰地展示了理想公民的教育方式, 对当时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并致力于培养新兴的资产阶级。《爱弥儿》全书共五卷。卢梭在其中系统地提出了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教育包括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德育教育和爱情教育, 虽然每个阶段的重点不同, 但五者之间并不明显割裂。第一卷中, 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 使儿童能自然发展。第二卷中, 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 缺乏思维能力, 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第三卷中, 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 已经具有一些经验, 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第四卷中, 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 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第五卷中, 出于自然发展的需要, 着重论述了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这种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 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 尤其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启示。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 条码号 | 年卷期 | 校区—馆藏地 | 书刊状态 | 还书位置 |
G40-095.65/4:2 | S3999315 | 下 | 总馆—社科书库(凤阳) | 可借 | 社科书库(凤阳) |
G40-095.65/4:1 | S3999314 | 上 | 总馆—社科书库(凤阳) | 可借 | 社科书库(凤阳) |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