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

| 暂存书架(0) | 登录

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10

题名/责任者: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 中“先验演绎”结构研究/董滨宇著
出版发行项: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ISBN及定价:
978-7-01-015620-0/CNY49.00
载体形态项:
221页;24cm
并列正题名: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the“transcendental deduction”in Kant's the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2nd edition)
个人责任者:
董滨宇
个人名称主题:
康德-哲学思想-研究
学科主题:
哲学思想-研究-德国-近代
学科主题:
哲学思想
中图法分类号:
B516.31
一般附注: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责任者附注:
董滨宇, 男, 研究方向为德国古典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
书目附注:
有书目 (第217-221页)
提要文摘附注:
在西方哲学史上,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由于其艰深晦涩, 在一些关键哲学问题上一直存在很多争议。其中围绕“先验演绎”部分的结构问题展开的争论尤为瞩目, 几乎有史以来所有一流的康德哲学研究专家对此都有置喙。康德生前曾发表《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 就是由于学界对其中的“先验演绎”部分的写作结构、主旨及论证合理性提出异议, 康德才在几年之后重写了这一部分, 这也是《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即我们通常所见版本的由来。但是, 即便如此, 学界对其争议仍然没有停止。诸多争议之一, 就是关于“先验演绎”的结构、或者说康德的写作思路问题。康德指出, 先验演绎的任务是“指出作为先天知性形式的范畴何以具有适用于经验现象的客观有效性”。解决好“先验演绎”的结构问题, 其中很多其他哲学概念也将变得显明起来。本书同时用大量篇幅梳理了《纯粹理性批判》的前半部分, 重点讨论了“先验演绎”阶段所涉及的诸多重大概念, 比如先验统觉、先验想象力、先验对象、形式直观等。本书通过澄清结构与概念上的诸多复杂问题, 指出先验演绎完成了它的既定任务, 从而与原理分析论相互区别。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条码号 年卷期 校区—馆藏地 书刊状态
B516.31/34 S3070125   总馆—基础应用书库(龙湖)     可借
B516.31/34 S3070133   总馆—基础应用书库(龙湖)     可借
B516.31/34 S3070137   总馆—基础应用书库(龙湖)     可借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
借阅趋势

同名作者的其他著作(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下面显示的内容
  证件号 条码号 Email
 
姓名:
手机号:
送 书 地:
收藏到: 管理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