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32
- 题名/责任者:
- 过滤泡:互联网对我们的隐秘操纵/(美)伊莱·帕里泽(Eli Pariser)著 方师师, 杨媛译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 ISBN及定价:
- 978-7-300-28330-2/CNY59.80
- 载体形态项:
- 230页;24cm
- 其它题名:
- 互联网对我们的隐秘操纵
- 丛编项:
- 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 个人责任者:
- (美) 帕里泽 (Pariser, Eli) 著
- 个人次要责任者:
- 方师师 译
- 个人次要责任者:
- 杨媛 译
- 学科主题:
- 互联网络-研究
- 中图法分类号:
- TP393.4
- 责任者附注:
- 伊莱·帕里泽, 美国互联网观察家。1980年12月17日出生于美国缅因州林肯维尔, 2000年毕业于巴德学院西蒙洛克分校, 获得法律与政治科学学位。目前是Upworthy网站执行总裁。方师师, 复旦大学新闻学博士, 社会学博士后。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媛, 复旦大学新闻学专业学士及硕士, 现担任某大型上市公司媒体事务主管。
- 书目附注:
- 有索引
- 提要文摘附注:
- 2011年3月, 伊莱·帕里泽在TED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了“过滤泡”的概念, 用来指认一种“智能隔离状态”: 受技术媒介的影响, 用户与不同的意见信息分离, 被隔离在自己的文化或思想泡沫中。帕里泽呼吁那些可以形塑互联网功能的巨头公司, 要正视这种信息过滤形式, 仔细考虑其可能给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该演讲虽然只有不到10分钟, 但在YouTube网站上点击量累积超过400万次。之后在此基础上出版的《过滤泡》一书, 引发了轰动式的反响。“过滤泡”这一概念的重要社会影响在于, 它指出了互联网巨头能够凭借自身的技术能力, 对信息流动进行重组和垄断, 它提醒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时, 要切实关注自身的隐私保护, 对搜索引擎和各类网络应用保持清醒的态度。因为对于善的公共生活而言, 透明且多样化的信息环境至关重要。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 条码号 | 年卷期 | 校区—馆藏地 | 书刊状态 |
TP393.4/171 | S3316194 | 2020 - | 总馆—工业技术书库(龙湖) | 可借 |
TP393.4/171 | S3316195 | 2020 - | 总馆—工业技术书库(龙湖) | 可借 |
TP393.4/171 | S3316196 | 2020 - | 总馆—工业技术书库(龙湖) | 可借 |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