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存书架(0) | 登录

首记录 上一条 1 / 5 下一条 尾记录 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14

题名/责任者:
审美意象学/汪裕雄著
出版发行项: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0
ISBN及定价:
978-7-01-012538-1/CNY28.00
载体形态项:
194页;24cm
丛编项:
汪裕雄作品
个人责任者:
汪裕雄
学科主题:
审美-表象(心理学)
中图法分类号:
B83-05
责任者附注:
汪裕雄 (1937.12-2012.3) 教授是当代知名美学家, 曾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安徽师范大学诗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华美学会理事。汪裕雄从事教育和研究50多年, 学术研究涉及文艺理论、美学原理和中、西美学比较等领域, 曾主编、参编教材多部, 影响广泛, 《美学基本原理》一书, 自1984年出版以来, 成为全国高校使用最广泛的教材。所著《审美意象学》、《意象探源》和《艺境无涯》, 被当代美学史研究者称为自成体系的“审美意象学三书”。《审美意象学》于1995年获“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意象探源》于1999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
提要文摘附注:
本书把意象确定为审美经验的核心, 审美心理的基元, 来发掘它的审美涵义的。全书以此为中心, 呈辐射展开: 从概念演变入手, 探索由“易象”经“乐象”到“意象”从而转换为审美范畴的流变过程; 溯及审美起源, 以审美意象的生成作为审美经验 (意识) 发生的标志; 探索审美心理机制, 视审美意象为动力心理与认知心理二部结构整合的结果; 推及审美类型, 划分并描述知觉性意象与想象性意象; 对应于艺术品, 把艺术品理解为审美意象的物态化产品; 最后, 从审美交流过程, 考察审美意象在创造者与欣赏者一种特殊心灵对话中的媒介作用。如此多向度、多层次的论述, 组成的是一个纵横交织的审美意象学体系构架。这种宏观设计, 在意象学的研究上, 似尚无先例, 显然是一次拓展与创新。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条码号 年卷期 校区—馆藏地 书刊状态
B83-05/9 S2379376   总馆—社科书库(凤阳)     可借
B83-05/9 S2379377   总馆—社科书库(凤阳)     可借
B83-05/9 S2379378   总馆—社科书库(凤阳)     可借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
借阅趋势

同名作者的其他著作(点击查看)
-->
姓名:
手机号:
送 书 地:
收藏到: 管理书架